中国传统武术,是以中国为地域范围、具有中国特色的,从始延衍流传、如丝充满、人人皆有的。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武术的简介,希望你们喜欢。
中国传统武术,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,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,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,简便易行、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,防卫健身,精进卓越,快乐通融。传统教育在于言传、身敎。文在言传,武在身敎。身体力行是敎、身正法明是敎、以身作则是敎、上行下效(敩)是敎。武化,是身体力行的敎化过程。
中国传统武术,是修习一门 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,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,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,简便易行、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,防卫健身,精进卓越,快乐通融。
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运动、武术表演的不同。
传统武术现代 体育运动武术表演精神武艺、武义、武德修养奥林匹克精神奇淫巧计 核心目标竟竞巧实施方式自保 自卫 自立 自足 自强 自胜 自修 自由竞争 角逐 比赛杂技 技艺行为目标自保 精进 自我超越竞逐精进 展示 演示规则与约束道德各门类规则以奇、巧取胜方向对内。 了解自己,提升自己。对外。 分析对手,制订相应举措。对外展示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,近代以前,根本就没有“体育”这个概念,而只有“文、武”之分。 武,在广义上已包含了所有形式的体育、又不局限于体育的外在形式。我们耳熟能详的“ 百步穿杨”、“ 水上漂”、“ 神行太保”、“ 举石锁”等运动形式,都可以在西方体育中找到相对应的运动项目,而它们在古代中国都属于“武”的范畴。
在西方现代解剖学主导的竞技体育框架下,当代武术,被划归到表现难美性项群之下的一个运动项目,只不过是体育的几十分之一。而事实上,武术不仅涵盖了西方体育的多种运动形式,而且,还拥有独特的东方传统运动形式、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 武术不是隶属于体育,而是体育的上位概念。
武与表演、体育、竞技和格斗的不同
舞术不是武术,就如放烟花不是投炸弹,一样。尽管舞术有从武术中提炼出与其对应的同、通之理,但舞术是倾向美学之术,缺失了武术中杀伤实力,不可混淆。
体育,是育体之术,是以有形的解剖学为判断准绳的肌体锻炼,是磨练意志之术,但缺乏解决对敌时的意识训练,所以体育训练不具备实战能力。
在真实的战斗中,破坏对手的意识、意念及意向,才能达到攻其不备、以弱制强的效果。中级武术,是以修习这一点为导向的。这方面的训练,不是有形的解剖学范畴,是无形的意识训练范畴。
竞技,是以提升参与者技艺为目标的切磋、琢磨行为,所以,同门、同等级的竞技才能达到这个效果;不同门、不同等级的竞技,只会失漏本门技术和制造仇恨,不可取。
格斗,是介乎竞技和模拟真实搏斗的行为,是违悖了武“不主动动戈”的宗旨,有三方面弊端:
主动参与,主动暴露其技术漏洞;
无论胜败,都输给了名利;
格斗是参与暴力,而不是制止暴力,违悖了武的善性,与“通过习武达到修习个人心性完美”的宗旨、背道而驰,是属于“争斗”范畴、而不属于“止戈”范畴的行为。
止戈为武。武,是拥有维护自身安全和权、益的实力。我们修习武术,是让我们从身到心、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,精壮神足,具有安然自胜的实力。这是我族历代沉淀而成、安魂守 魄的法宝。
若舍弃我武之魂,去炫耀、去张扬,去异门竞技、去追逐异族之魂(譬如 奥林匹克精神),则只会自我主动降损安全性、和制造 仇敌,对自身并无任何裨益;于魂无安,于魄无全。此为修武大忌。我族,慎守,安行。
法:变化的规律
兵武动作 特征掠 夺取 捎去 拂过略 举其要而用功少,为略。派生掠夺文韬武略 领略 谋略 方略 策略 简略释义兵,战争中的核心角色,是战争中用来攻击对手的“工具、用具”。战争不是单纯的打斗,它代表(人类)有计划有目的的相互弑杀,以攻击(对方)手法为主。 兵,重在执行别人的思想。止戈为武。 使用(包括但不限于)打斗等手法,来达到停止战斗的目的。 武,重在执行自己的核心思想和内在观念。对象角色人行为保家卫国 自我牺牲自保 精进 自我超越方向对外。 分析对手,制订相应举措。对内。 了解自己,提升自己。案例孙子兵法(36计) 象棋( 10的40次方) 一盘棋有20回合、也就是40步,每步有10种变化,一共的变化数是10的40次方。联合国合议 围棋( 361阶乘) 361阶乘=大约1.43×10的768次方,即1后面有768个零。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,人类已知宇宙中的原子数量,只有10的80次方。表演艺术,在电影未出现之前,主要是以舞台戏剧形式呈现。中国戏剧的前身是中国戏曲,历史上最先使用"戏曲"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(1240-1319)继而便到了元(1271年-1368年)人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、和明人魏良辅《南词引正》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戏剧,是自元代开始、才在民间蓬勃发展起来的。
元代停止了历年的科举制度(包括文举与武举),元代的统治者汉文程度不高,看戏却很高兴,致使原来要考试的文人没了出路、便到流浪的那些杂技班、戏班子里面去编写剧本维持生计。这些人里面,有关汉卿、有写《西厢记》的王实甫、有写《赵氏孤儿》的纪君祥、还有马致远这么一大群人,加上负责元杂剧武术指导的武人,致使中国戏曲(由民间歌舞、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)迅速成为中国戏剧(由文学、音乐、舞蹈、美术、武术、杂技等组成)。其结果是,从元代产生的戏剧,使中国的戏剧快速地赶上了古希腊悲剧、古印度梵剧,而补足了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比较上的失缺;尤其是元杂剧,广泛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。
而其中,负责元杂剧武术指导的武人,是不会让元人学真正的中华武术的(是问哪个民族会将自己的御敌方略,去白白教会入侵自己的外敌呢?再傻蛋也不会!),于是,这些武指便搬来好一些京剧的戏班子、架子,并赋予其"武术"的名义、来招待元人,好看、好乐便是。这,就是现在很多人看到戏台上的"武术'花架子的来源。真修习中华武术的人本身明白,这些只用于表演的花架子,与"武"本身的关系不大,甚至其"舞术"里面有故意颠倒武的原旨所为。剧(剧),虍豕之斗也。在于好看,用于逗元人玩的,假借的。
因为戏曲、戏剧在民间中广泛传播,而真正的武术一直之属于皇室贵胄秘而不传之技,所以民间难得以窥真武(全貌);及至后来电影艺术对"中国武术"、"中国功夫"的广泛传扬,让套路、表演类的"武术"在一般人当中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印象,导致现代人对中国武术的概念被表演化、套路化。
但在民间,一直有修习中国传统武术的群体,仍然秉持其不献演、不竞技的传统操守,内敛恭肃,在民间广泛传扬。
看了“中国传统武术的简介”文章的人还看了:
1.中国传统武术礼仪抱拳礼的简介
2.中国传统武术何去何从
3.中国传统武术与武舞在实战的基础
4.武术的基础理论简介
5.武术器械的介绍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极限达人 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 极限达人 删除
转载请保留链接:[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「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的介绍」] http://www.wustars.com/html/yjgl_1283_25092.html